今天是
央企新闻
  • 项目申报
    PROJECT REPORT
  • 习总书记谈乡村振兴
  • 国家政策
  • 基金简报
  • 央企新闻

    中国石油:优化扶贫资源配置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

    来源: 国投创益 │ 发布时间: 2017年11月13日 14:49

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面对最后的减贫堡垒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承诺——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,在新时期的民生领域率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坚决的反贫困攻坚战。与祖国同呼吸,与人民共命运。中国石油秉承央企本色,在发展油气主业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坚守大爱,回馈人民。修路架桥、支持教育、医疗救助……“十一五”以来,中国石油在全国23个省市区的212个县市开展扶贫,扎实推进“民生、产业、智力”三个品牌建设,树立了能源的公益新标杆,唱响石油好声音。

      牵住脱贫“牛鼻子”:给力“喷灌”,更精准“滴灌”

      坚持问题导向,高效灌溉,合理配置扶贫资源,在照顾到扶贫“基本面”基础上,更加着重精确性,保证真扶贫、真脱贫,真正实现把贫困连根拔除。

      宁夏泾源县是苗圃种植特色县,然而红旗村一直受困于村口的一条河。收苗圃的大车过不来,村民大部分靠外出打工赚钱。2014年,中国石油对口扶贫的资金到位后,水泥桥架了起来。大车能通过了,村里的苗圃迅速发展起来。全村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2800元增加到4000多元。

      中国石油帮扶地分布在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,基础设施薄弱,住房难、行路难、饮水难、就医难等民生问题突出。中国石油聚焦各地脱贫瓶颈,优先选择最困难的村、最困难的家庭、最贫困的人口,扶真贫、真扶贫,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完善,修建石油新村,铺设“幸福路”,开凿“致富渠”,建设了一大批普惠性设施。

      初次踏足西藏,就登上双湖的作家鄢烈山,目睹中国石油的扶贫成果,由衷赞叹:“在这海拔5000米雪域高原、昔日令人生畏的‘无人区’,中国石油开创建设了美好家园的人间奇迹。”

      真脱贫,这是真扶贫的“牛鼻子”。中国石油在扶贫实践里,牢牢牵住这个“牛鼻子”,科学灌溉,对基础建设不搞漫灌,而是以问题为导向,根据需要实施“喷灌”。与此同时,更精准“滴灌”,尤其在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后,瓶颈和硬骨头愈发显现,贫困与脱贫也进行胶着和反复。中国石油深入扶贫第一线,对民生建设,坚持项目进乡、扶贫到村,积极支持当地政府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;对产业帮扶,以市场化为前提,以互利双赢为目标,找准利益共同点,切实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;对智力扶贫,以基层干部和困难家庭为对象,精准识别,跟踪服务,切实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。

      确保精准,需要从扶持对象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使用、措施到户、因村派人和脱贫见效等全流程运作精准。

      备受关注的“妈妈返乡就业”合作社扶持计划,堪称典范。从外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选择,到合作社的签约、资金和市场扶持等全方位“精确制导”。目前,签约的横峰花木园艺、习水辣椒两个合作社,已经带动80多名返乡妇女就业。

      当地干部表示,这个项目不仅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实现返乡就业,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,而且缓解了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。

      从“喷灌”到“滴灌”,中国石油在扶贫上牵住真脱贫这个“牛鼻子”,坚持问题导向,高效“灌溉”,确保资金投入不减、工作力度不减,合理配置扶贫资源,集中资金办大事,在照顾到扶贫“基本面”的基础上,更加着重精确性,保证真扶贫、真脱贫,真正实现把贫困连根拔除。

      培育驱贫“能量场”:授人以鱼,更授人以渔

      因人因地施策,实施差异化扶持,优化扶贫资源配置,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,切实提高帮扶成果可持续性。

      2016年以来,新疆吉木乃县的贫困户参与了一个全新的扶贫项目:免费领养两头骆驼,产出的骆驼奶由村里组织集中销售。项目运作至今,极大地提升了贫困户家庭收入,有力地改善了生活水平。

      这是中国石油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的一个授人以鱼新模式。中国石油相信,只要打开思路,创新方法,实物援助也能给贫困户带来脱贫的能量。

      绿色扶贫就是这样。有些贫困地区,最大的价值在生态,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,最大的潜力还是生态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环保也可以和扶贫结合起来,走绿色扶贫之路。

      福建长汀是闽西革命老区,曾是中国四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。福建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。2012年年初,中国石油投资4000万元启动营造“万亩生态公益林”工程项目。原本4年造林计划提前2年完成。“这几年,山上树密了,‘崩岗’没了,地里能留住水了,土也越来越肥了。”村民涂家龙说,随着土地日益肥沃,他成功种起了槟榔芋,收入节节攀升。

      扶贫,授人以鱼,更要授人以渔。帮扶最终还是要落到提升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上,由他人扶贫提升到自我驱贫。中国石油从经济根子上想办法,实施智力扶贫,因人因地施策,实施差异化扶持,优化扶贫资源配置,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,培育驱贫能量场,切实提高帮扶成果可持续性。

      培训是智力扶贫的利器。中国石油重点抓住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这个公共服务的缺失环节,逐步增加投入比例,按照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、创业者经营管理培训和乡镇干部素质培训三个层次,探索有特色、见效快、受欢迎的培训项目,帮助贫困群众学技能、转观念,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需求。

      2014年,中国石油结合新疆当地产业发展特点,在吉木乃、尼勒克、巴里坤等地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,培训农牧民195人。不少农牧民接受培训后发展个体经营、成功实现创业。维吾尔族小伙子买买提曾参加中国石油在新疆开展的实用技能培训,如今已经成功实现人生首次创业,成为“一人培训、全家脱贫”的成功案例。

      脱贫,技能培训是阳光,基础教育是土壤。要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,必须在基础教育上加大投入。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目标的“旭航”助学项目,是中国石油教育扶贫的品牌项目。几年来,“旭航”项目共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名,其中400名高中毕业生中近300人实现了大学梦。

      受“旭航”项目资助的信阳市学生小陈,在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后发来感谢信:“有中国石油和社会上叔叔阿姨们的慷慨援助,我的心中除了感激,更觉得无比温暖。在我成长的道路上,洒满了爱的阳光,我一点儿也不孤单。”

      拓展扶贫“朋友圈”:“走进去”,更“引进来”

      利用品牌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、市场优势,向有志贡献于脱贫事业的合作伙伴提供资金、渠道、数据及市场,逐步形成合力,实现优势互补。

      “减什么不能减扶贫投入。”对于扶贫,中国石油始终全力关注,多年来一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:投入、投入、再投入。2006年到2015年的10年间,中国石油在新疆、西藏等23个省市区的212个县市,累计投入资金13.38亿元,实施帮扶项目1474个。目前,仅在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上每年保持8000万元左右的投入。

      不仅资金,还有人力的投入。中国石油持续选派公司优秀中青年管理人才深入扶贫第一线,发挥他们的专业和管理经验,配合当地基层政府做好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工作。

      2006年以来,中国石油先后向各扶贫县派出超过500名挂职干部。他们是中国石油扶贫工作的使者、与受援地联系的纽带,也是中国石油精神在扶贫工作中的践行者。

      与此同时,更利用自身产业优势,打造石油+扶贫新模式。一是充分利用加油站销售网络,优选各帮扶地的名优特农副产品进行销售;二是在各帮扶地加大加油站建设和投资力度,优选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地区,采取多种合作方式,打造脱贫标杆站;三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操作技能的培训,优选符合企业需求的贫困群众,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,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问题,促进就业脱贫。

      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“走进去”更需“引进来”。中国石油与时俱进更新扶贫理念,积极转换角色,从简单的扶贫主体逐步升级为扶贫平台提供方,利用品牌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、市场优势,向有志贡献于脱贫事业的合作伙伴提供资金、渠道、数据以及市场,逐步形成合力,实现优势互补。

      中国石油利用央企触角多元的优势,加大资源整合力度,先后与中国扶贫基金会、腾讯公益等机构合作,拓展扶贫领域,合作项目涉及到从文化、教育到经济等多个方面,扶贫“朋友圈”越做越大。

      “通过我们的品牌影响力,开放的内外部市场,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到贫困地区投资创业,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,释放贫困地区的市场潜力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”中国石油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    更伟大的成功还在孕育,更艰巨的任务就在前方。“十三五”仅剩3年,这3年将是完成全部脱贫目标的关键3年,中国石油将秉承央企担当,坚持石油扶贫新模式,咬定青山不放松,完成国家和人民嘱托,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!

    版权所有: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1504号-1
   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4/09/19 16:43:40